[IN新聞] 暢快!SYM Z1 attila媒體測試會
當SYM宣佈推出Z1 attila之後,許多人都對這輛車抱持著相同的疑問-「為什麼要打造一台和Z1這麼像的車款?」,這個問題,我們在Z1 attila的媒體試駕會上獲得了答案。
由SYM所推出的Z1 125,是頗受好評的熱銷車款,雖然並不像JET、Fighter車系如此高調、追求性能表現,也不像Mio或是Mii一樣可愛又兼具鮮明風格,但正因為他具有中性、溫和的調性,以及實用取向的配備設計,因此在年輕騎士和通勤族群之間,始終能保持著相當高的人氣。
但在SYM Z1持續熱銷的同時,SYM也發現市場上還有一些使用者,希望能擁有更輕巧的車身、更低的座高,以及加速表現更好的車款。因此SYM針對上述各項特點,搭配自家研發的Clean Power六期環保引擎,打造出全新車款-Z1 attila。
訴求輕巧、靈活、易操控的Z1 attila,身型相當俐落有勁。
Z1 attila首波共計推出紅、藍、紫、黑四款顏色。
這張圖沒有意義,純粹是妹太正了想放一下。
更顯銳利的結實體態
採用銳利線條構建而成的Z1 attila,具有更集中、緊緻的視覺效果,第一眼看到他,很容易會誤判成100cc級距的車款,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,那表示SYM達到了他所訴求的重點-「更小、更輕的車體風格」。
在正面視覺部分,Z1 attila透過分別向上、下兩端延伸的設計手法,搭配結合方向燈與定位燈功能的菱形燈具,以及具有視覺修飾效果的車殼折線,讓先天較為單調的斜板車型,變化出符合年輕族群胃口的動感風格。
車身側面部分,則是使用上揚的車體線條,拉出更流暢、鮮明的車款性格,搭配內縮、前推的尾部總成,來呼應輕盈、小巧的原始訴求,並創造出更有自我風格的車款辨識度。
當然,如果只是車殼造型上的改變,那就沒什麼好特別介紹的,到此就可以畫下句點打完收工,但事實上Z1 attila為達到輕量化需求,還特別針對車架本體進行重新設計,不僅透過電腦模擬分析(CAE),打造出比Z1 125輕10.3%的車重,同時也透過降低座高(750mm)、增加前置物腳空間(256mm)、省力中柱、新式後扶手設計等設計,來提升騎士的實際使用感受。
不僅減重成功,還變得更平易近人。
Z1 attila透過銳利的線條,營造出更輕盈的車體風格。
向上揚升的車體線條配上延續Z1的立體車名飾牌,讓Z1 attila視覺效果更為鮮明。
結合方向燈與定位燈的菱形燈具,是Z1 attila的外型特色之一。
辨識效果相當高的LED尾燈組。
Z1 attila採用近來相當流行的分離式後扶手。
Z1 attila的低座高設計,讓身高176公分的我可以輕鬆雙腳平放貼地。
特別加長的前置腳空間,能減少使用者出現膝蓋頂到內裝車殼的窘境。
回歸速克達本質
造型與車體的改變,是Z1 attila搶攻通勤族群市場的開端,在機能配備上的提升,則是改善通勤族使用品質的重點。
一般騎士最重視的機能表現,莫過於置物空間與輔助型配備。Z1 attila設有可收納700cc飲料杯的前置物空間,以及配有QC 2.0的USB快速充電座(5V 2A / 9V 1.5A),當對應到具有快充功能的高階手機時,可以有效提升充電速度,對3C重度使用者而言,絕對是非常便利的設計。
車廂置物空間部分,容量是25.6公升,放在125cc級距來看並非特別出色,但根據官方所提供的資料,還是可以完整放入一頂GP5-682的全罩式安全帽,當天現場實測,一般的四分之三安全帽也都能完整收納(帽體較大的全罩帽則無法完全蓋上),加上考量到Z1 attila本身體積較小,這樣的表現其實還算不錯,也能提供使用者更好的便利性。
另外Z1 attila還配有LED定位燈、LED尾燈、可收納式置物掛勾、飛旋踏板、數位式液晶儀表等兼具實用與視覺的基本功能,皆能為注重實用機能的騎士們,帶來更好的使用感受
QC 2.0的USB快速充電座,是3C重度使用者的好幫手。
Z1 attila車廂不算特別大,但還是能放進小帽體全罩帽及一般四分之三安全帽。
Z1 attila的前置物空間可輕鬆放入700cc飲料杯或一般的保特瓶。
圓形液晶儀表的造型相當精緻,也符合Z1 attila的車體風格。
前置物空間上緣的內凹設計,讓騎士使用USB充電座時,可以減少手機跳車自殺的機率。
打破六期環保法規的枷鎖
不斷強調輕量化訴求的Z1 attila(到目前為止輕這個字已經被提起超過十次以上),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亮點-他搭載了通過六期法規的SYM新世代科技Clean Power引擎。
有留意Z1 attila廣告的車友可能會質疑,為什麼SYM將其稱為第一輛通過六期環保法規的車款(Limi表示:),經我們現場詢問官方研發人員之後,確認Z1 attila不只是「符合」六期環保法規的規範,也是台灣第一輛依照六期環保法規進行「檢驗認證」的車款,因此就實際面而言,Z1 attila才是首輛通過六期環保法規的車款。
OK,變得更環保了,那麼動力表現呢?
在Z1 attila車款說明會中,官方人員提到Z1 attila比同級車擁有更出色的加速表現,然而過去這類說明我們也常常在各種車款發表會上聽到,因此在親身進行試駕之前,我們並未報有過多的期待或是預設立場。
實際跨上車,訴求低座高的Z1 attila,能讓身高176公分的我輕鬆雙腳平放貼地,椅墊的乘坐空間也非常足夠,這樣的特性對於絕大多數的使用者來說,相信都是相當舒適、相當容易上手的。
發動引擎,我先在原地轉了幾下油門,感覺他的脾氣和過往的Z1 125不大一樣,而當我們真正灌下油門、進入測試賽道之後,立刻能感受到Z1 attila直接、明快的加速特性,這也正是我一直以來最喜歡的動態特質-「飽滿的起步力道」。
對許多通勤族來說,如何在綠燈起步時擺脫車陣,是每天都要面對的考驗,雖然不是隨時隨地都在趕時間,但若車輛起步反應較慢,往往就會落入緩慢、冗長的車流之中,如果在交通顛峰時刻再多遇上幾個紅燈,真的會讓人感到莫名的焦躁。
在這樣的情況之下,Z1 attila這種暢快的低速動力,就能有效為騎士帶來更輕鬆的駕駛感受,也能減少卡在擁擠車陣中,難以變換車道的不快感,就通勤使用的面向來看,確實是相當有吸引力的特質。
更有趣的是,Z1 attila雖然不是強調大傾角的運動型車款,但拜車體輕量化、10吋輪框配置,以及重視靈活性的操控設定所賜,騎士都能透過Z1 attila,輕鬆掌握過彎節奏,毫無滯礙的通過連續低速彎道的考驗。
當天我們所測試的地點,是新竹安駕中心的複合型練習場,透過主辦單位的安排,規劃有多個連續低速彎道,以及銜接上下坡的中高速區段(表速最高到75公里),在這樣的環境之下,Z1 attila出色的加速力道,靈活、刁鑽的操控特性,都能獲得適切地發揮,也打破了許多車款為了油耗表現,而縮減動力表現的自我限制,就整體試駕心得來說,Z1 attila真的會讓人感到非常的愉快。
Z1 attila的起步加速力道飽滿,在擁擠的市區行走時頗具優勢。
靈活、輕巧的操控特性,讓Z1 attila能輕鬆的遊走在連續低速彎道。
十吋輪框帶來靈巧的特質,卻也縮減了傾角的極限。
雖然車輛體積較小,但乘坐空間非常充足,感覺也很舒服。
Z1 attila所搭載的雙槍避震器,能帶來更舒適穩定的路感。
Z1 attila採用單向雙活塞卡鉗與通風碟配置,整體手感偏硬,制動力道還算夠用。
如果要簡單的形容Z1 attila的騎乘感,就是「暢快」兩字!
SYM的大膽搶攻
SYM Z1 attila的誕生,對於台灣車界來說並不是爆炸型的重量級話題,和充滿高科技元素、卓越操控性的主流運動型車款相比,更顯得相對低調、溫和,我想多數人甚至只覺得「喔,又有台新車了」。
但如果從他的原始開發定位,到整體車型設計、配備表現,以及實際動態表現來看,你會發現SYM其實正在進行一場新的變革,一場把車輛本質回歸使用者層面的變革。
說得更明白一點,以SYM Z1 125熱銷的成績來看,其實不需要多花力氣和資源去推出Z1 attila,反正往上有JET,往下有RX 110,自家還有GT SUPER、風動,甚至是女性向的Mio 115和Mii 115可供選擇。
但即便如此,SYM還是為了滿足市場上有塊「輕、小、動力足夠」的空缺,所以推出了Z1 attila,並搭載六期環保法規的新引擎,來回應消費者的需求。這和傳統的機海戰術不同,並不是採用大量相似機型來鞏固現有市場的防守戰,而是精準鎖定目標消費者而發出的進攻。
當然,這樣的做法對SYM本身來說仍舊是個未知的挑戰,畢竟消費市場口味隨時在變,能不能成功掀起新浪潮,絕對不是統計歷史數據或進行市場分析後就能完全掌握的。但以Z1 attila在各方面的出色表現來看,他確實是款兼具實力與吸引力的優質新車款,我們也期待在他正式販售之後,能在漸趨無趣的平價通勤車款的級距中,激發出更多的火花與亮點。
延伸閱讀:[IN新聞] 限量500台!SYM Z1 attila超值預購開跑
更多海內外二輪資訊及相關情報
請隨時關注Bike IN機車資訊網
EDA Chen 陳逸達 #11
莊政威 Cliff Chuang (小三)